发布于:2025-03-15 23:51:25 来源:媒体公告 点击量:14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习强调,“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定践行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再次勇担使命,携手多个兄弟学院落实管院“学科交叉BEST战略”行动之 “建设学科交叉创新产业课程”,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与未来产业,培养具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认知的创新型、领导型人才。
学科交叉创新产业课程共计5门,由来自浙大集成电路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等多个兄弟学院共建,它们分别是:
智能制造是我国振兴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要加速智能制造发展,必须进一步探索何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及其本质特征:第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要义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正深层次地融合,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赋能技术,为主导;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为主体;根本任务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第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个大概念,包含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和新一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三种基本范式。其中,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形成了新一代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这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最高范式,其本质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第三,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基本环节,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云平台支持下交融成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
为了培养出具有前瞻视野、能够很好的满足制造强国战略之需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军企业家与经理人,该课程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理念与先进的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相结合,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从而服务于制造强国战略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课程主要内容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战略背景、服务型制造、人本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管理基石、数字化转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简介。课程主要供管理类研究生和经理人学习,也可当作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聚焦于数智供应链管理与决策、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顶级刊物MS,OR 和管科学报等发表。主持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的多项国家级课题。为阿里、京东、小米等多个头部公司可以提供管理咨询或开展科研合作,获多项省部级奖项。长期教授公司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等课程。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工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是做先进制造与能源系统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战略管理工作。近年来,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机协作、数字孪生等,系统深入开展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与战略咨询等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参与撰写《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策略研究》等多份研究报告,部分报告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批示;参编《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智能制造工程教程》等著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人民网等报道或转载。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要是做人与AI协同决策的教学与科研。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核心成员或课题负责人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曾于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SCI一区、CCF A类)等旗舰期刊和IEEE VIS、ACM CHI(CCF A类)等国际顶会发表文章十余篇。目前担任多个国内外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如IEEE VIS、ChinaVis,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产业命题赛道全国银奖(指导老师)。
鼎捷数智前副总裁,现任鼎捷数智研修院院长。20多年智能制造第一线的实战经验。他服务的鼎捷数智自198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进程,服务超过50,000家企业。面对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浪潮,公司在制造、流通量大产业领域积累核心竞争力,提供智能+整合方案,助力企业转型。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